CPU / 中央處理器
-
緊接著Rocket Lake-S之後,16C/24T的Intel Alder Lake-S現身於Geekbench 5
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以強大的7nm Zen 3架構不管在多核還是單核效能上都徹底擊敗了Intel 10代處理器Comet Lake-S,面對蘇媽來勢洶洶,Intel也勢必要加緊腳步來應對,除了明年即將於Q1升空的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後續第12代的Alder Lake-S也預計緊接著下半年登場。 隨著發布時程越來越近,關於Rocket Lake-S的消息已經有不少大神曝光了相關規格與跑分,目前所知這顆依然維持14nm的火箭,頂規i9-11900K版本僅有8C/16T,效能上可能會與Ryzen 7 5800X相當,不難聯想Intel在Rocket Lake-S的策略上似乎只打算奪回最強單核效能寶座,至於對手更高階的Ryzen 9系列還不是Rocket Lake-S所能比拚的。 除了這顆短命的火箭,令網友們更加期待的應該就是緊接著要登場的10nm Alder Lake-S,雖然腳位要更改為LGA 1700,但終於可以看到Intel擺脫14nm(拜託別再14nm++++)。 而就在近日該處理器的工程版本也被發現於Geekbench中,透過資料可以看到這顆Alder Lake-S時脈因為工程版本緣故僅1.38GHz,導致跑分成績相當低,17.6GHz的boost時脈推測為測試Bug,無法作為參考。 不過在其他規格上可以先略知一二,首先可以確認的是Alder Lake-S為16C/24T,如此不常見的數字主要是因為採用Golden Cove + Gracemont大小核架構,而其中的小核心可能沒有支援超執行緒(8C/16T+8C/8T),再來就是L3快取也提升到30MB。 雖然目前還無法了解Alder Lake-S實際效能如何,但相信在10nm與新架構下會有相當不錯的提升,不過小編覺得Intel還是需要再加快腳步,畢竟蘇媽也不是省油的燈,等到Alder Lake-S發佈時或許對手就會是5nm的Zen 4架構處理器,到時會不會又再度被輾壓,實在是不好說。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別真的傻傻等!號稱24年來最好的工藝製程、Intel 14nm將會繼續無限加
臨近2020的年底最尾聲,聖誕鐘聲響起,對於玩家來說,想等更進一步的Intel 11代產品除了暫時只能在筆電版上頭看到Tiger Lake-U之外,就算是打算在明年Q1上場的Rocket Lake-S也仍然是14nm的版本,按時間來看,14nm的存世時間已經超過6年之久,即便Intel技術開發高級副總/總經理Ann B. Kelleher宣稱14nm具備最好的性能與產能、比他在Intel公司工作了24年見過的所有工藝製程還要好,相信也不能作為一再說將轉進10nm甚至更高製程卻沒半分長進的理由。 玩家期待Intel更先進製程的推出應該等的已經夠久了,只不過依照Intel的考量,繼續投資在14nm上面能夠帶來的獲利更是主要重點,看看高級副總裁兼製造與營運總經理Keyvan Esfarjani的說法’’在過去的三年中,我們的晶圓產能翻了一番,這是一筆巨大的投資。我們部會停止,還會繼續往前走,我們將繼續投資晶圓廠產能,以確保能夠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在結合先前Ann B. Kelleher提到的,2021年Intel的10nm產能將超過14nm,就算10nm已經進入到SuperFin工藝,但是14nm仍然會繼續存在,畢竟以官方認知與思維邏輯來看,4座晶圓廠通通14nm滿載產能(愛爾蘭、以色列、亞利桑那、俄勒岡州)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都全部放掉,這樣的前提下,在更下一代的7nm、5nm恐怕還有得等,就算Intel有提到說會在2021 Q1會公布7nm進度也可以預料會先是PPT(簡報版XD)而已! 只是,對手都已經7nm成熟將邁向下一步的5nm、3nm了,還停留在14nm與10nm之間搖擺與停頓裹足的Intel,到底還想要把14nm+++..............到哪個境界就真的是在考驗玩家的耐性,即使不久前大力推廣「真實使用體驗」、「真實世界效能」這些論點,對玩家來說,也只是因為測試數據追不上對手而玩的把戲罷了,畢竟連測試數據都落後一大截的情況,難道真實玩遊戲跟使用電腦的時候還可以大逆轉不成? 來點實際的強心針吧!別搞這種洗腦式的催眠行銷了~(敲碗等著桌機版11代登場看有多神、只不過還是14nm+++++++++++++++++++)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守住最強行動版單核寶座?!多款Intel Tiger Lake-H、AMD Cezanne-H跑分曝光!
隨著2020即將進入尾聲,面對即將迎來的2021,在年初就有許多新產品準備發布,這其中也包含搭載全新處理器、顯示卡的新世代筆記型電腦,相信玩家們與小編一樣都相當期待。 在Intel這邊派出的是全新10nm Willow Cove架構的Tiger Lake,其中Tiger Lake-U已經在最近登場,透過先前小編介紹的ASUS VivoBook S14 S433EA在GPU-Z的Bench測試擁有接近600的單核效能表現來看,用上全新架構、製程的Tiger Lake勢必不容小看,而更高階的Tiger Lake-H也即將於下個月登場。 在AMD這邊就是Cezanne與Lucienne的Ryzen 5000行動版系列,其中Cezanne更是採用與桌上型Ryzen 5000系列相同的7nm Zen 3架構,相信許多玩家期望在筆電上能再看到AMD輾壓對手的場面。 而越接近發布時程,勢必就會有越來越多資訊會逐漸曝光,推特網友TUM_APISAK近日就在Geekbench 5發現了多款Intel Tiger Lake-H、AMD Ryzen 50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的跑分成績,分別是Intel陣營的i5-11300H、i7-11370H與AMD陣營的R5 5600H、R7 5800H與R9 5900HX。 透過該測試成績可以發現,這三顆AMD的單核成績相比前代4800H(約1081分)都有相當不錯的成長幅度,推估應該都是採用Zen 3架構的Cezanne家族。 不過要論單核效能,Intel果然還是專家,雖然14nm的Comet Lake-S被虐的不要不要,但換到10nm的Tiger Lake表現果然表現不俗,即便是對手旗艦級的Ryzen 9 5900HX還是略輸i7-11370H,但在多核成績上就差了很一大截,畢竟這兩顆Intel處理器皆只有4C/8T,而對手光Ryzen 5 5600H就有6C/12T,Ryzen 9 5900HX更是8C/16T,這樣越級打怪不輸才奇怪XD! 從這次曝光消息可以看到,Intel這牙膏真的擠了不少,擺脫掉萬年14nm後,實力還是不容質疑,AMD想要照樣輾壓過去看來還是有些困難,而這兩顆Tiger Lake雖然只有4C/8T,在多核無法跟這次的對手比較,不過未來想必是一定會有8C/16T的高階版本(不然電競筆電怎麼辦XD!),小編相當期待未來兩方高階版本處理器的比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火箭現身!Intel Rocket Lake-S Core i9-11900工程版實體曝光
Intel最後的14nm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即將於明年Q1發布,即便這顆火箭相當有可能成為一個過渡期產品(畢竟下半年10nm製程的第12代Alder Lake-S就要緊接著登場了),不過Rocket Lake-S在帶來全新Cypress Cove大小核架構、加強版XeGPU、DDR4-3200 MHz以及PCIe 4.0下,第11代處理器還是值得期待一下。 而隨著發布時程越來越接近,網路上眾多大神也漸漸的曝光了不少Rocket Lake-S的相關消息,在日前推特網友HXL釋出了一顆Rocket Lake-S的工程版本實體照,並附上了CPU-Z的測試跑分圖,一同來窺探全新Rocket Lake-S的樣貌吧! 全新Rocket Lake-S在外觀上看起來與現款的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差異不大,畢竟兩者同樣為LGA 1200腳位,而在正面雖然因為工程版的關係沒有印上相關字樣,但從CPU-Z的測試圖上可以看到該處理器確實為Rocket Lake-S。 不確定是否為工程版本的關係,這顆8C/16T的i9-11900基礎時脈僅1.8GHz、全核Boost時脈為3.8GHz而單核Boost時脈來到了4.4GHz,與先前曝光的有一段差距,CPU-Z跑分的部分單核來到了582分,略輸i9-10900K與i9-9900KS相同,多核的部分就有點悽慘,5262的分數連i9-9900K都不如,大約與AMD Ryzen 9 4900H(5268分)差不多。 但畢竟還不是最終版本,再根據先前曝光疑似i7-11700K的Geekbench跑分成績來看,i9-11900即便不是K版,成績也不應該慘到連i7都不如,所以該測試還是當作參考就好。 QV1J=11900 esturbo ST:4.4MT:3.8CPUZST 582MT 5262Source:xianyu app pic.twitter.com/tUpeMI9pl4— HXL (@9550pro) December 20, 202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測試是在微星Z490I主機板上運行,確實證明400晶片系列的玩家想升級至Rocket Lake-S,不用被強迫換上500系列晶片主機板(省一筆主機板開銷),但搭配500系列還是有PCIe 4.0、DDR4-3200等等優勢,就像對手AMD的400與500系列主機板類似,就看玩家們自行斟酌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 Ryzen 7 5800H跑分曝光!高達36%漲幅,甚至超越i9-10900K!
相信不少筆電玩家在看到AMD桌上型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完虐對手Intel後,都相當振奮、期待行動版的Ryzen 5000系列也能重現相同的風采、在筆電平台上也能重返榮耀。 根據目前各方爆料消息來看,行動版的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將分為Zen 2架構的Lucienne與採用全新Zen 3架構的Cezanne兩種版本,而在先前,AMD高性能行動版處理器Ryzen 7 5800H已經現身於Geekbench當中,不過當時因為是工程版本的緣故,除了一些部分規格外,其跑分成績無法作為參考。 但近日又有最新消息曝光,AMD Ryzen 7 5800H再度現身於Geekbench中,而這次是沒有鎖頻的版本,直接來看看行動版的Ryzen 5000H系列效能如何吧! 先來看規格方面,Ryzen 7 5800H與前代4800H同樣為8C/16T,基本時脈為3.2 GHz,Boost時脈來到4.44 GHz,相比4800H分別高出300/220 MHz,在L3快取方面也提升至16MB。 再來看實際跑分,Ryzen 7 5800H在單核成績高達1475分,多核則為7630分,相比前代採用Zen 2架構的4800H單核僅有1081分,多核6380分,5800H單核效能有著高達36%的成長,多核也有20%的漲幅,另外更加驚人的是,5800H的這個單核成績甚至略勝了對手Intel桌上型平台的i9-10900K(被桌上型Ryzen 5000系列虐就算了,現在連行動版的Ryzen 5000也虐過去XD!)。 考量到Zen 3架構的特色之一就是強大的單核效能,因此不管是先前的5800U或是這次的5800H應該都是隸屬於Cezanne家族了,這次Ryzen 5000系列不管在桌電還是筆電表現真的都相當驚人,接下來就要看Intel 10nm的Tiger Lake-H能否與之抗衡,小編更加期待明年1月到來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 Rocket Lake-S i5-11400測試數據現身,火箭最快於明年1月發射?!
隨著Intel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S的發布時程越來越接近,相關洩漏消息就越來越多,日前我們才看到Rocket Lake-S的相關規格與i7-11700K的跑分測試,其數據結果顯示採用全新大小核架構的Rocket Lake-S雖然依然是14nm製程,但成績已經相當接近同樣為8C/16T的對手AMD Ryzen 7 5800X。 而在日前,中階級i5-11400的相關跑分數據也現身於SiSoftware中,從圖中可以看到,i5-11400測試總得分來到646.07 Mpix/s,與同樣6C/12T對手Ryzen 5 5600X的885.24 Mpix/s相比,看似還有一大段差距,但主要是因為i5-10400全程以2.6 GHz鎖頻在測試(推測可能是工程版本的緣故),實際發售版本肯定會遠大於這個成績。 回到規格來看,i5-11400基本時脈為2.6 GHz,Boost時脈來到4.4 GHz,先前爆料的規格完全一致,看來這次Rocket Lake-S的陣容可以說是大致確定,而更重要發布時間,官方雖然表示會在明年Q1推出,不過據外媒透漏,很有可能在明年1月就會發布。 但其實也不會太意外,畢竟在Rocket Lake-S推出後,官方就打算在同年下半年接著上第12代Alder Lake-S,不但同樣採用了全新大小核架構,更是終於擺脫了14nm製程來到了10nm,相信是大多數玩家所期待的處理器之一,但對於注定短命的Rocket Lake-S來說,不早點在1月就登場,只會顯得越來越尷尬。 2021是個相當值得期待的一年,在年初就有桌上型顯示卡、筆記型電腦之戰,現在Rocket Lake-S可能也會加入戰局,究竟這台火箭能不能撼動Ryzen 5000系列的王者寶座呢?還是要繼續等到12代Alder Lake-S才能絕地反攻?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 RDNA2架構說明會,更多CU運算單元與強大Infinity Cache、SAM技術加持,打造最強大的顯示卡
自從10/29凌晨,AMD正式公布了RNDA 2架構的Radeon RX 6900XT、6800XT以及6800這三款最新的顯示卡開始,就等於開啟了新一代顯示卡市場的戰局,即便後續才正式推出這三款顯示卡,也成功地引起了玩家的注目焦點,除了能夠承接先前推出的5700XT、5600XT等版本之外,也讓玩家在購買顯示卡遊玩遊戲之時能夠有另一陣營的選擇性,當然這也是AMD除了推出新一代Ryzen 5000處理器之後,完整佈建新3A平台的另一項重點。 隨著Radeon RX 6900 XT的正式登場,除了完整了AMD對遊戲顯示卡市場的佈局外,也算是做好跟對手在旗艦版本的對決準備,從站上的中數據對比,可以發現這款RX 6900 XT的強大之處,有鑑於此,AMD也舉辦了一場小型媒體專訪會,針對RNDA 2架構做了一番詳細的解析,特別邀請到AMD Radeon繪圖技術事業群工程部全球資深副總裁王啟尚(David Wang)先生來主講,以超過25年的繪圖與晶片工程相關經驗以及當初一手締造GCN架構、並主導新一代RDNA 2架構設計,來跟玩家分享並解答有關新架構的細節。 這裡小編也做一下整理,方便大家更了解RDNA 2的特色。 透過會中的簡報可以了解更多RDNA 2架構的特色,基本上包括透過更多的Compute Units(CU)運算單元來實現提升顯示卡更高效能的目的,並且加入了突破性的Infinity Cache技術,可以較傳統方式翻倍提升頻寬效能及降低延遲、但功耗更低,除了讓整體效能可以較前一代產品提升2倍之外,功耗方面仍能保持300W(優化了超過50%的每瓦性能)。 全新的RDNA2架構支援DirectX 12 Ultimate、Sampler Feedback、DirectStroage API、Mesh Shaders、DirectX RayTracing等技術,而且透過在運算單元中嵌入了Ray Accelerator,因此,越多的運算單元也代表更強的光追效能,隨著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光追遊戲將會針對RDNA 2架構進行優化,所以AMD在光追效能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這部分玩家之後應該都會陸續體驗到。 而RDNA 2架構的另一強大武器Smart Access Memory(SAM)則是基於PCIe標準和Resizable BAR的功能,可通過深入驗證以及平台優化進行開發,在其他平台上實現Re-BAR同時提高遊戲效能並沒有技術上的限制。對於玩家來說,只要選擇建構成新一代的3A平台,透過最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Ra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以及AMD 500晶片組主機板,就能夠打造更強大的效能表現。 下面小編也將簡報內容截圖如下,提供大家做參考: 相信透過上面的簡報內容,玩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AMD新一代RDNA 2架構的諸多特色,除了提供更多的CU來強化顯示卡效能之外,透過128MB Infinity Cache以及內建的256Gb GDDR6記憶體來提升整體的效能也是這一波的Radeon RX 6000顯示卡的特點,至於光追部分,也在這一代加入了Ray Accelerator,這在後續遊戲廠商陸續加入支援後,應該有很大空間可以追上對手,另外再加上Smart Access Memory(SAM)這項黑科技之後,也讓新3A架構的強勢力更加猛烈,只能說CPU已經在缺貨了、這下顯示卡搶得更兇了! 看來,在David Wang的帶領下,接下來的AMD Radeon系列將會有更多驚喜等著玩家,不禁令人開始期待RDNA 3會是怎樣的一個強大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準備發射更加強大的火箭?!Rocket Lake-S最高時脈來到5.3 GHz
一向在單核效能有優勢的Intel,在今年被蘇媽的Ryzen 5000系列以Cinebench突破600分的單核成績完全輾壓在地,相信讓不少玩家就此投向AMD的懷抱,而面對如此慘況的Intel,也不得不加緊腳步,在先前官方就先釋出了第11代CPU Rocket Lake-S的相關細節,讓I粉們先解解饞來降低出走潮。 Rocket Lake-S雖然與現款10代的Comet Lake-S同為14nm製程,不過已經擺脫了Skylake採用了全新Cypress Cove大小核架構,並搭載加強版的XeGPU、PCIe 4.0、記憶體頻寬提升至DDR4-3200 MHz(終於跟上對手腳步了)。 既然在支援性方面可以說是已經與對手齊平,相信許多玩家就會將焦點放回CPU本身,究竟在全新架構下,效能是否能再有所提升與香味四溢的Ryzen 5000系列一拚高下。 而在先前,Geekbench曝光了Rocket Lake-S與Ryzen 7 5800X的效能比較,驚人的是,Rocket Lake-S在跑分成績上,僅以單核1645分、多核9783分略輸Ryzen 7 5800X的單核1688分、多核10122分,在兩方皆為8C/16T的情況下,14nm的Rocket Lake-S能與7nm的Ryzen 7 5800X一拚可以說是相當驚人,想必Intel已經把14nm發揮到淋漓盡致了,不過這個成績是以5.0 GHz時脈所測得,可能還不是Rocket Lake-S的全部實力。 根據最新消息,推特網友曝光了Rocket Lake-S時脈規格,可以看到8C/16T的i9 11900K在單核Boost時脈與10900K相同來到了5.3 GHz,而在Geekbench上5.0 GHz 8C/16T的Rocket Lake-S應該就是i7 11700K,也證明了這顆火箭的能耐果然不只如此。 Seems OK https://t.co/vvpMiSgoxE pic.twitter.com/WKBzhbYcH7— 포시포시 (@harukaze5719) December 12, 2020 雖然14nm的Rocket Lake-S能有這樣的效能已經是相當驚人,但陣容上卻依然是有些欠缺,要知道即便5.3GHz的i9 11900K或許能略贏Ryzen 7 5800X,但再上去還有更強大的Ryzen 9 5900X、5950X,這兩顆CPU前者12C/24T後者16C/32T,除非Intel還有藏著秘密黑科技,否則只有8C/16T的11900K想要一戰幾乎是不可能(難道又只拚單核效能?)。 總而言之,明年Q1的11代Rocket Lake-S是可以期待的,不過在看到Rocket Lake-S的進步後,更令玩家們注目的應該會是預計下半年登場的Alder Lake-S,在全新10nm(終於不再是14nm了) Golden Cove+Gracemont架構下,還會再提升多少效能?能否奪回CPU王者寶座?小編拭目以待。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 Sapphire Rapids Xeon實體流出?LGA4677架構搭DDR5與PCIe 5.0?
只能說Intel不只桌上型處理器將可能改變策略加快推出預計計畫中的版本之外,連伺服器市場在面臨AMD的壓力下也得加快腳步將原本打算放後面的幾款版本都提前登場以因應對手的強大氣勢狂潮,隨著11代桌上版Rocket Lake即將在不久之後與玩家見面外,從外媒流出的Sapphire Rapids CPU工程樣品圖可以看到實體的CPU樣貌。 除了採用Golden Cove核心外,也支援如AMX、AVX512_B16、AVX512_VP以及2INTERSECT指令集等,對應的也會是下一代的DDR5記憶體與更新一版的PCIe 5.0架構(好吧!PCIe 4.0還沒開始支援咧XD),至於Spec code為QTQ2、核心時脈為2GHz,預計將會在2021下半年登場。 由ServeTheHome論壇成員111alan洩漏的LGA4677架構的Sapphire Rapids Xeon實體圖,有別於Ice Lake-SP的LGA4189,看起來這款Sapphire Rapids Xeon顯然更大了些,從圖上看來像是兩顆Xeon併在一起的樣子,類似先前Cascade Lake-SP設計,不過這款Sapphire Rapids Xeon是採用了10nm SuperFin製程,搭配新的LGA4677插槽,到時候又是一波新的換機了。 只不過,光是要靠Ice Lake、Sapphire Radips來作為2021年的救場之星恐怕還有待時間驗證,即便後面還有Cooper Lake,對於對手不論是桌上型已經邁入7nm成熟期以及EPYC處理器的擠壓下,Intel要是沒有更具威脅力的大殺器推出,恐怕過了2021年之後想要與對手競爭會更顯辛苦。 至於更後面還有已經排在Roadmap的Emerald Rapids、Granite Rapids、Sierra Forest AP、Diamond Rapids等等,可能要看AMD怎麼出招才能看到更明確的Intel布局,對消費者來說,這些偏企業用的處理器版本不是主要的關心,桌上型版本可以快點出、然後製程可以提升,不要再繼續擠牙膏就是最大的改進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舊用戶們有福了!ASRock為X370主機板釋出新Alpha BIOS,支援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今年可以說是AMD重返榮耀的一年,全新的Ra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不但能與對手RTX 30一拚,在另一方面,搭載Zen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更是強勢登上霸主寶座,讓玩家們相當振奮,一上市就造成熱烈回響,至今都還無貨可買(有錢也買不到QQ)。 我們知道AMD一直都相當佛心,其AM4腳位從Ryzen 1000系列就沿用到現在的Ryzen 5000系列,讓玩家不需要每更換一代CPU就要再重新買一張主機板(看看隔壁I家...),而在理論上同樣AM4腳位的Ryzen 5000照說應該也能通用前代主機板才對。 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官方在最初就表示舊款300、400系列主機板因為SPI ROM儲存空間有限,所以無法支援全新Ryzen 5000處理器,這讓300、400系列的主機板瞬間香味消散(舊用戶們的荷包...),但其實在Ryzen 3000系列推出時就有類似狀況,最終板廠也成功解決該問題。 也因為Ryzen 3000的先例,許多玩家認為Ryzen 5000無法支援舊主板並非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商業考量(向對手看齊嗎?),更讓許多AMD用戶相當不滿,而之後官方也退一步讓400系列主機板(B450、X470)可透過BIOS更新來支援Ryzen 5000系列,但更之前的300系列老用戶卻依然被放生。(頓時有種當初買了X370是我不對的感覺產生XD) 不過這次的最新消息則是為300系列的老用戶們迎來了一點曙光,近日國外論壇有玩家發現,知名板廠ASRock已經為部分自家X370版本發布了一版Version P6.61 Alpha BIOS,並表示可支援「Vermeer」、「Renoir」的Ryzen處理器。 其中Vermeer就是Ryzen 5000處理器代號,代表ASRock已經在測試讓300系列開始支援Ryzen 5000系列,而網友更直接附上實機BIOS圖,可以看到ASRock X370 Taichi在更新Version P6.61版本的BIOS後成功運行了Ryzen 5 5600X處理器。 雖然300系列能成功支援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對老用戶來說是一件令人興奮的消息,不過其他相關新技術如SAM(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還不確定是否也能完整支援,不過以SAM來說,依照自家AMD 400系列與對手Intel主機板即便是PCIe 3.0也同樣能完整支援的情況下,AMD 300系列要能啟用該功能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這都只是小編的猜測而已。 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這些Alpha BIOS屬於開發階段的版本,實際上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無預警的狀況發生,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是不建議一般玩家輕易去嘗試,反正現在Ryzen 5000系列也還在缺貨中,不妨等到官方發布正式的BIOS更新後再來升級也不遲。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